在公路建设领域,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是企业实力的重要象征,代表着企业具备承担高难度、大规模公路设计项目的能力。2025 年,公路行业工程设计甲级升级面临着诸多难点,这些难点如同层层关卡,考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
业绩要求严苛
项目类型与规模限制
企业业绩应为独立完成的施工图设计项目,且必须是公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申请公路行业甲级资质,企业业绩需涵盖本行业全部 4 个专业甲级(公路、特大桥梁、特长隧道、交通工程)对应的设计类型。例如,对于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如仅在普通公路设计方面有丰富经验,而在特大桥梁或特长隧道设计业绩欠缺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巨大挑战。若企业过往没有积极布局全领域业务,很难在短期内满足如此全面且高要求的业绩标准。
业绩认定渠道单一
企业业绩仅认定在全国公路建设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已审核发布的业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过往业绩成功录入该系统并通过审核。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由于早期项目管理不规范,资料缺失,导致一些本可作为升级业绩的项目无法在系统中有效体现。同时,系统审核流程严格,从提交资料到最终审核发布,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对于急于升级资质、拓展业务的企业而言,时间成本过高。
人员配备复杂
专业人才稀缺
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应符合《公路行业相近专业对照参考表》要求。在实际招聘中,主导专业人员,如具有丰富经验的公路线路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等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不仅要高薪聘请,还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而且,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由于地域吸引力不足,更难吸引到这些高端专业人才。
人员业绩匹配难
申请公路行业工程甲级等资质时,相关人员的个人业绩应为公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或拆除重建养护工程(除拆除重建养护工程外,其余养护工程业绩不予认可)。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招聘到专业对路的人才,还要确保其个人业绩符合资质升级要求。例如,招聘到的桥梁专业人员,其过往业绩中若没有符合规模要求的公路新建或改扩建桥梁项目,即便其专业技术过硬,也无法满足资质升级对人员业绩的规定,企业需花费大量精力筛选和匹配人员与业绩。
管理体系健全不易
多体系协同复杂
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标准体系、质量体系、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是行业甲级资质的要求。建立这些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各体系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例如,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标准体系的明确规范,档案管理体系又要为质量追溯等提供资料支撑。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梳理内部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制度文件,并确保各体系之间协同顺畅。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体系漏洞,影响资质升级审核。
持续优化挑战大
管理体系建立后并非一劳永逸,需要持续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政策变化和企业自身成长。随着公路行业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如智能交通技术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企业管理体系需及时调整,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然而,很多企业在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容易陷入僵化,缺乏持续优化的动力和能力,难以满足资质升级对管理体系与时俱进的要求。
信用评价压力大
失信行为零容忍
新申请公路设计资质及申请资质升级、增项、核定的企业,申请资质之日前 1 年内无严重失信行为。在当今信息透明的时代,企业一旦出现诸如工程质量问题、拖欠工程款、违规招投标等失信行为,将被相关部门记录在案,并对资质升级产生致命影响。即使是一些轻微失信行为,也可能在信用评价中被扣分,进而影响企业的综合信用评价等级。
信用评价等级要求高
企业当期的公路建设市场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等级为 A 级及以上(当期无信用评价的,采用其上一年度信用评价结果;连续两期均无全国综合信用评价的,采用省级信用评价结果,在多个省份具有信用评价结果的,以信用评价等级最低的结果为准)。为了维持高信用评价等级,企业需要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项目质量和服务水平。这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高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信用评价等级下降,阻碍资质升级进程。
2025 年公路行业工程设计甲级升级的难点贯穿于业绩积累、人员配置、管理体系建设和信用评价等多个关键环节。企业若想成功升级,必须精准剖析自身短板,制定针对性策略,逐个突破这些难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资质升级的严苛要求。